关灯
护眼
字体: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八识的“见分”,即是“以心缘心真带质”。在“三性”中是“无记性”,又因为它有四种烦恼相应————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所以又叫做“有覆无记”,就是说,尚有四种“根本烦恼”盖覆住它啊。

    “情”是指第七识,“本”是指第八识。情是“有情”,本是“根本”,合起来说,就是有情生死的根本,所以叫做“通情本”————双通七、八两头,即是“中间相分两头生”。

    “第七识”它是随“三缘”————(1)“种子缘”,(2)“根本缘”,(3)“作意缘”,而执着第八识为“一”,为“常”,为“遍”,为“主宰”的“真我”。其实第八识的“见分”那里是“一”,是“常”,是“遍”,是“主宰”的“真”我”呢?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啊。此识“疏所缘缘”即第八识“见分”,此识“亲所缘缘”即自识“相分”;均“依他起性”,无常无主,如幻化法,非实是我。以彼“随缘”,便“执我”故,非“我”执“我”,于境妄计,故“量”为“非”也。

    第七识的心所只有十八个:“大随烦恼”八、“遍行”五、“别境”中慧心所一,再加上贪、痴、见、慢四个“根本烦恼”紧紧相随着。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第七识”是思量为“性”,又是以思量为“相”;“性”是“体性”,“相”是“行相”。“第七识”虽是以思量为“体性”和“行相”,但是要加上“恒审”两个字才能够相称。“恒”是“恒常”,无有间断。“审”是“审察”,非同泛缘。“第六识”虽有“审察”,但是没有“恒常”;“第八识”虽有“恒常”,但是又没有“审察”。“前五识”不但没有“恒常”,连“审察”也是没有。唯有“第七识”,又是“恒常”,又能“审察”。今列表以明之:

    第七识它恒审思量是甚么东西呢?此识以“思量我相”为用,就是恒常审察思量“第八识”为“我”,时时刻刻“相随”着“第八识”。所以我们“有情”的众生从无始至未来,未断烦恼以前,日夜在大梦未醒中,镇守昏迷,毫无觉悟,这是甚么原因呢?因为“第七识”和“四惑”(即四个根本烦恼)与“八大”(即八个大随烦恼)“相应”而生起“我相不停”啊。

    “六个转识”完全是依托“第七识”,“转”谓转变和转易;第七识染污,前六识也染污;第七识清净,前六识也清净。所以“前六识”称呼“第七识”叫做“染净依”,由此识染故,令“六识”染;“六”虽行善,犹成“有漏”,必此识清净成“无漏”已,“六”乃得成“无漏”也。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七识转识成智,也要到初地欢喜地————“极喜地”,入心————“初心”的时候,才转成“平等性智”,由观自他有情及一切诸法悉皆平等。由观“自他平等”故,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即是无“我执”之时。由观“诸法平等”故,无住涅槃之所建立,即是无“法执”之时。到那时候,方可任运自然,不必再加勉强,即是“无功用行”,其所执着的“我相”,当然早已摧破无遗了。

    到了这时候,成等正觉,从“如来”的“法身”,而现起了“报身”,亦即“受用身”。分为二种:

    (1)“自受用身”,即是诸佛自住法乐的境界,等觉菩萨尚且不知,何况下地?

    (2)“他受用身”,那是为从初地到十地的“地上菩萨”说法,使得到大乘法乐。“地前菩萨”及“二乘”“五趣”是皆不能受用的。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第八识在“三性”中不是善性,也不是恶性,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性”。不过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性”,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因为它没有贪、痴、慢、见这四个烦恼所覆,故名“无覆”。

    第八识的“心所”是最少,只有五个,就是作意、触、受、想、思,名为“遍行”。

    “他”是指“前六识”而言,“界”是“三界”,“地”是“九地”,如左表:

    “第八识”是随它“前六识”作的有什么业,那就要生到什么地方去。故此识之性,但随业生,不造业故。

    譬如“前六识”如果造的是地狱业,那末,“第八识”是总报主,那当然就生到地狱趣中去;如果造的是饿鬼、畜生的业,也同是一样的去受各各不同的业报。

    “二乘”即是“声闻乘”,与“辟支迦罗乘”。这二乘圣者虽然“我执”是已断,他们的“法执”未破,“所知障”尚存在,对于第八“阿赖耶识”的“境界”,还是不能了知。因为他们还是迷昧,所以坚执说没有。这样一来,大乘唯识家论主他们主张是有“阿赖耶识”,小乘说无,大乘说有,这样,一个说有,一个说无,所以大小二乘就诤论起来了。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

    第八识的“境界”犹如大海,无边无涯。“浩浩”是广大的意思,“三藏”即是能藏、所藏、执藏。“阿赖耶识”甚深义理不容易穷尽,“第八识”喻如“深渊”,“前七识”喻如“波浪”,“一切境界”喻如“大风”。

    “第八识”受“前七识”染法所熏,“前七识”现行法熏到“第八识”中,变成了“种子”,它能执持“根身”、“器界”、“种子”。“第八识”是“受报主”,所以众生在“临死”到“身冷尽”的时候,它是“最后去”的;若是在“受生”来“住母胎”的时候,它是“最先来”的,所以它是能作一切众生的去后来先“主人翁”了。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第八识”转识成智,要到“第八地”时的“不动地”前,就是第七地菩萨“远行地”的时候,才能舍弃了“藏识”,即是“阿赖耶识”。

    若是要舍离“异熟识”————(善恶业果位),那是不客气的话,要到“金刚道后”————(等觉菩萨后心)————将要成佛的时候,这个“业果识”才算完全“空”了。

    到这时候,杂染的有漏识————“阿赖耶识”,就变成“无垢清净识”了。所谓“大圆镜智”,也同时发现,普照十方世界,在那微尘数的佛土中,而去度脱苦海中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

    即说偈曰:

    【以此功德回向有情

    同成佛果大愿圆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