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悬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神京外栴檀寺沙门 来舟述

    将释经义总启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宗趣通别七品目次第八传译时年九总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夫十门通判者。始于贤首。富于清凉。然随经定义。各有广略。如华严悬谈。弥陀疏钞。概可知也。今则列名遵古。开章从省焉。

    夫十门生起者。谓圣人设教。必有由致。故受之以教起因缘。教理既陈。属何藏乘。故受之以藏教所摄。既知归属。义理如何。故受之以义理分齐。义理既明。未委何被。故受之以教所被机。己知所利。犹迷能诠。故受之以能诠教体。能诠既悟。尚昧宗归。故受之以宗趣通别。虽识趣向。未审品目。故受之以品目次第。既知品目。未明传译。故受之以传译时年。教义既知。未明纲要。故受之以总释名题。虽明题意。临文难辨。故受之以别解文义。前八义门。后二解经。与天台五重玄义。少有详略。义如贯索。用释。众经。皆同意也。

    第一教起因缘者。言圣人设教之所为也。然有总别。总则通于一大时教。酬因酬请。显理度生诸经皆是也。法华云。诸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诸经之总缘。此经以心地观门。入佛知见。别局当经。略示十种。一警策凡迷。自知因果故。二直示法界不离心地故。三引诸凡小修习佛智故。四显四恩应报引发菩提故。五挽回邪逆令信正法故。六示菩萨行较量难易故。七十度兼修自他两利故。八降伏妄心薰修正观故。九正明兰若断疑生信故。十显密并陈疾成佛果故。

    第一警策凡迷自知因果者。夫源清流洁。形端影直。善恶之报。果因不异。现前易见者。如形影源派。虽愚亦信而不疑。隔世难通者。如善恶因果。在智犹疑而难信。故我世尊将说此经。以同体智光。圆照法界。现生佛之始终。明善恶之趣向。使在会者。见相而警心。自信而不疑也。

    二直示法界不离心地者。三界唯心。众生迷而不识。万法唯识。诸佛证而自知。故佛放光明洞然法界。将示情器之万殊。不离生佛之方寸。此世尊万德吉祥纹。放光表法之正意也。

    三引诸凡小修习佛智者。凡为六道生灵。小谓二乘权教。通迷一等之心地。终缠二种之生死。故我世尊直指妙心。开通真观。欲令凡外权小。齐证菩提涅槃。经云。我今演说心地法门。引导众生。令入佛智是也。

    四显四恩应报。引发菩提者。大道悠弘。小机闻而河汉其言。曲成易见。常士受而苟就其事。故我世尊。先陈四恩应报。为投机之谈。引劝菩提应发。为究竟之说。经文。即度五百长者。始终因缘是也。

    五挽回邪逆。令信正法者。背正道之谓邪。忤父母之谓逆。此实造业之机堕苦之缘也。故我世尊。示正见以转邪。开孝道以回逆。此则去祸因之恶积。启善以之缘升。经文。即智光长者子因缘是也。

    六示菩萨行较量难易者。发两利之心者。曰菩萨。即佛果因地之名也。然心无不同。操修或异。故我世尊。明示曲直。言在家出家之不同。故指兰若清净静修则易。居家烦冗入道则难。经文即阿兰若。离世间等品。皆此意也。

    七十度兼修自他两利者。鹏程海运。则九万可图。道假行门。则三祗易越。自利利他。菩萨之道。六度十度。菩萨之乘。必也。去在家而居兰若。方为真实。去尘劳而就清净。便易初心经文。即波罗蜜品。弥勒所问是也。

    八降伏妄心。薰修正观者。妄心为生死之机。正观为入道之门。背正观而逐妄心者。即六道之凡夫。伏妄心而入正观者。即三乘之圣贤。良由观有权实故乘分小大之别。今则直指心地。标名正观。妄心歇处即菩提。观慧明时同法界。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等是也。

    九正明兰若断疑生信者。佛虽明示兰若。为修行菩提道者。所当依止。惟恐信受不笃。故引证诸佛菩萨。从此修证而得道果。所以尽大众之余疑。而增明乐欲之心也。经云。十方诸佛所依故。三世诸佛得道故皆是意也。

    十显密并陈疾成佛果者。上根利智之人。直一蹴而臻圣城。慧浅业重之机。必双修而祛惑障。故我世尊。显密并陈。正助齐举。欲使利钝之流。皆入心地之观。经文。明手印真言处。皆此意也。以上教起因缘竟。

    二藏教所摄者。先明藏摄。次明教摄。今初明藏有二。一三藏。二二藏。藏者。以含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三藏者。一修多罗藏。二毗奈耶藏。三阿毗达磨藏。今初修多罗亦名修妒路。亦名素呾缆。皆梵音楚夏。义无异也。古德译为契经。谓上合诸佛之心。下孚众生之性。故曰契理合机之经也。经有多义。会之不出贯摄常法。贯。谓贯穿义理。摄谓摄持根机。常谓诸佛不易之道。法谓天下共遵之规。此略存两方。省取四义。余繁。不能遍及。

    二毗奈耶藏者。亦名毗尼。梵语之具略耳。此翻为调伏。调谓练三业而欲净。即作持也。伏谓制诸恶而不行。即止持也。就所诠之行彰名。故云调伏之藏。或翻毗尼为灭。言灭业非灭烦恼得灭果。梵语又名尸罗。或云翅呾罗。此翻清凉。谓离生死之热恼。证寂灭之清凉。或亦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此皆律藏之异名也。

    三阿毗达磨藏者。阿毗译对。达磨译法。法有二种。一名胜义法。即涅槃常住之理也。二名法相法。即四圣谛之相也。然所对之法既二。能对之慧亦二。一者。对向。向前涅槃。二者对观。观前四谛。由对果对境。故名对法。盖即论之通称。以所诠而立名。旧译为无比法。以诠胜慧立名。亦名优钵提舍。此云论议。以佛法至理。假论议而详明。慧悟所由生也。以能诠之体立名。以上三藏者。摄尽一大时教该通大小诸乘。考其所诠。各有通局。就局而言。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以通言之各相交摄。今此经者。正属修多罗藏摄也。傍亦兼属二藏。若以经摄藏。三藏具含。以三卷颂中说戒故。弥勒难问有论议故。

    二二藏者。一声闻藏。二菩萨藏。由前三藏。开为二乘。诠小乘者。名声闻藏。诠大乘者。名菩萨藏。庄严论云。此三藏。由上下乘别故。复为声闻藏。及菩萨藏。若约乘分藏。理宜为三。由辟支不借教故。出有佛世。声闻摄故。所以分二。今此经者。为菩萨藏摄。以此摄彼。二皆具含。亦有声闻名行故。

    二教摄者。夫教海冲深。法云弥漫。智光无际。妙辩叵穷。以无言之言。诠绝言之理。以无说之说。酬无尽之机。极位所承。凡情难挹。今乘理教之力。略明开合之端。如西域东夏弘阐之者。于一代圣言。或开宗分教。或直释经文。各随所见。咸有据焉。其不分之义有五。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故。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故。三原圣本意。为一大事故。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故。五多种说法成枝流故。以斯五义。故不可分。窃恐情构异端。是非竞作。故以不分为得也。

    其分教者。亦有多义。一理虽一味。诠有浅深。故须分之。使知权实故。二约佛虽是一音。就机差而教别故。三本意未申。随他意语而有异故。四言有通别。就显说故。五虽分权实。须知佛意有开显故。以斯多义。开则得多而失少。合则得少而失多。但能虚己求宗。不可分而分之。亦何伤于大旨。故今分之。西天东土。分判诸师。略举数家。以备观觉。先明此方。勒为五门。

    第一立一音教者。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言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言佛一圆音。无思普应。机闻自殊。上之二师。前则佛音具异。后则异自在机。各得圆音之一义。俱是不分之意也。

    第二立二教者。一西秦昙牟谶三藏。立半满教。以半字教。谓声闻藏。说理未圆。若字之有半故。二满字教。谓菩萨藏。谈理满足。若字之圆满故。此依涅槃经半满之义。兼幼子学书之喻。故有是判。又隋朝远法师。亦同此立。二隋朝延法师。立渐顿教。一渐教。约渐悟机。大由小起。所设具有三乘之教。二顿教。约顿悟机。直入于大。不由于小。顿令得道也。然此虽约机。说有渐顿。而所说法。不出半满。三唐初海印法师。亦立二教。一屈曲教。二平道教。屈曲者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着。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故名屈曲教。平道者。谓卢舍那所说之经。随其法性。平等而说。如华严经。虽有随机。各别调伏。皆是称性善巧。一时顿演。故名平道教。四齐朝隐士刘虬。亦判二教。一渐教。始自鹿苑。终至双林。从小至大。故名渐教。二顿教。谓佛最初说华严。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名顿教。

    第三判三种教者。亦有三家。一南中三教。谓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三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一渐教。二顿教。此全同刘虬。但加不定教。由渐中先小后大。而央崛经。六年之内即说。为遮此难。故立不定。谓别有一经。虽非顿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金光明等。是为偏方不定教也。

    渐中开合。诸师不同。或但为二。即是半满。或分为三。即武丘山岌法师。谓十二年前。见有得道。名有相教。十二年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名无相教。最后双照一切众生佛性。阐提作佛。名常住教。此与唐三藏。三时之教大同。真谛三藏。西印土人。依金光明经。立转照持。三轮之教。亦大同此。而时节小异。谓七年前说四谛。名转法轮教。七年后说般若。具转照二轮教。以空照有故。三十年后。具转照持三轮教。以双照空有。持前二故。或分为四。即宋朝岌法师。谓于前三时。无相之后。常住之前。指法华为同归教。以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故。或开为五。然有二家。一道场慧观法师等。于无相之后。同归之前。指净名思益等。为抑扬教。二者即前刘公。不开抑扬。而有教之初。取提胃经。为人天教。

    二后魏光统律师。承习佛陀三藏。亦立三教。谓渐顿圆。初为根未熟者。先说无常。后方说常。先空后不空等。如是渐次。故名为渐。二为根熟之辈。于一法门。具足演说。常无常。空不空等。一切具说。更无由渐。故名为顿。三为于上达。分阶佛境之者。说于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德。圆极秘密。自在法门。故名为圆。此亦约化仪。说有前后耳。意明今时堪受顿者。必昔曾受化。故云根熟。上达之言。义兼地前。分阶佛境。即谓地上。

    三隋末唐初。吉藏法师。依法华第五。立三种法轮教。一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即根本法轮教。二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即枝末法轮教。三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即摄末归本法轮教。

    第四立四教者。略有四家。一梁朝光宅法师。依法华第二。立四乘教。谓临门三车。即是权教三乘。四衢等赐。即实教大乘。以临门牛车。亦同羊鹿。俱不得故。并无体故。诸子皆索故。是知三皆虚指。以为方便。此则前三是三乘。后一是一乘。

    二陈隋二代。天台智者。承南岳思大师。立四教。云一三藏教。此教明因缘生灭四真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二通教。通者。同也。三乘同禀故。此教明因缘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