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出离波罗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此出离与解脱的涵义相同。解脱有两种,即解脱生死轮回与解脱欲欲,前者是后者之果。只有修习至解脱欲欲之后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佛陀开示《佛种姓经》是为了解说如何解脱生死轮回;他把三有比喻为监狱。

    出离波罗蜜的内涵

    根据《行藏注疏》,从论藏的角度来看,出离波罗蜜是在舍离欲欲和三有时生起的善心及其心所。《大义释》中形容了两种欲欲,即事欲(欲乐的目标)与烦恼欲(欲获取欲乐目标的烦恼)。于出离波罗蜜,解脱欲欲是指解脱这两种欲欲。

    如何有正念地获得解脱

    《大义释》里解释了如何有正念地解脱烦恼欲:

    “贪欲!我已经看到你的来源,你源自我的欲贪思惟。我将不会再想要任何欲乐目标。那么,贪欲就不会再生起。”

    关于这点,我们必须明白三种邪思惟与三种正思惟。

    三种邪思惟是:

    一、欲贪思惟,即想像欲乐目标为可喜之物。

    二、嗔恨思惟,即想要伤害别人。

    三、伤害思惟,即想要折磨别人。

    三种正思惟是:

    一、出离思惟,即是想要解脱欲欲。

    二、无恨思惟,即是以慈心对待别人。

    三、无害思惟,即是以悲心对待别人。

    在深入地检验之下,烦恼欲的来源是属三邪思惟之一的欲贪思惟。只要还想获取欲乐目标,贪欲即会不断地增长,以及不可能解脱烦恼欲。只有不再想获取欲乐目标时,贪欲才不会再生起,而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正念以解脱烦恼欲。解脱欲欲就会导向脱离生死轮回,同样地,致力于解脱贪欲即导致解脱事欲。

    关于出离波罗蜜的相、作用、现起、近因等,我们在“杂集”中已经讨论过。

    出离与比丘生活之间的关系

    《行藏注疏》为出离所立下的定义是:“nekkhammampabbajja-mulakam.”这定义有两种解释,即“比丘生活是出离的因”与“出离是成为比丘的因”。第一种解释符合《大生本生经》的故事。大生王先有了袈裟、钵等资具,然后在没有通知皇后、妃子与大臣的情形之下,悄悄地走上皇宫的顶楼使自己成为沙门,过后他才宣布出家。在这事件里,大生菩萨先成为沙门,然后才出家。因此可说比丘生活是因,而出离是果。

    第二种解释符合须弥陀隐士、护象兄弟等的故事。须弥陀先出家,然后在到达如法山帝释天王为他准备的住所里成为沙门。同样地,护象兄弟也先出家,然后在不管父母与全国大臣的哀求之下,他们成为了沙门。因此,可以说须弥陀和护象兄弟等出家是因,而成为沙门是果。

    《行藏注疏》所给的说明是根据第一种解释。(这在上册“杂集”一章里有更深入的讨论。)虽然须弥陀与护象兄弟等先出家,然后成为沙门,但是他们如此做是因为他们想要沙门的生活。因此虽然出离先发生,但是却可说随之而来的比丘生活是真正的原因。(譬如为了建屋子,人们先斩木材。虽然斩木材比建屋先发生,但是斩木材的本意是为了建屋子。所以应说欲建屋是因,斩木材是果。)

    五种森林住宿

    《律藏?附随篇》与《头陀支品?优婆离问经》有解说五种森林住宿:

    一、 出自愚痴地住在森林,并不知道住在森林的益处与理由。

    二、 心怀著「若我住在森林,人们就会乐于支助我这个森林隐士”的邪恶念头而住在森林。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