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鹎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黑暗中,四处飘荡著梅花香。

    这一晚,鞍马的法师们约三十多人,连根挖起山中的老梅,放在车上运往京都。

    “哇!”

    他们声势浩大的喊著,催车前行,来到了堀川馆门前。

    ──鞍马法师来到。

    他们喊著。源氏的部下一开门,他们马上冲了进去,挥舞著锄子,把老梅种在院子里。用鞍马僧正谷盘根于岩石间的梅,要义经想起遮那王时代在鞍马的过去。

    ──御曹司也应该记得这些梅。

    这些人是法师们的随从。

    义经沉默著。一想起痛苦的童年,鞍马的往事不可能令他怀念。

    (那是我的恨。)

    他想。

    当时,不仅是义经,一般人的内心都充满著怨恨。怨恨代表一种美。

    法师们退出后,黑暗中开始闻到梅花的香气。

    (这就是鞍马往事的气味吗?)

    义经打开门,走到屋边窄廊。院子里烧著的营火,使黑暗中的梅花像梦幻精灵般漂浮著。火焰颤动时,花影就会随之摇动,使义经瞬时恍惚起来,不禁泪眼模糊。

    (一定要消除我的怨恨。)

    他想著。

    怨恨的美,在于消除怨恨后的结束。

    要消除怨恨,就得消灭平家。消灭平家将使自己一生也能像这些在黑暗中的梅花一般,艳丽而庄严。这个年轻人生于中世,那是一个只凭想要美化自己一生的冲动,就能为此而死的时代。

    背后的走廊地板上传来脚步声,有人来了。来人用坂东腔说:

    “探查完毕。”

    “我在等你们。”

    义经叫著,快速离开窄廊。派去探查一之谷(现在的神户市)平家阵地的人回来了,义经要根据他们的报告,想出可以一举粉碎一之谷阵地的计策。

    “阵容如何?”

    众人聚集在对屋,义经先询问这一点。

    “东西三里。”其中一人说。

    一之谷平家阵地的长度,东起生田森(现在的三宫附近),西到一之谷(现在的须磨车站附近),约长三里,宽度较大。附近大小山块延伸入海,因而地形更加险恶。平家以一之谷附近为后门,生田森为前门。

    至于海上,则有数百艘军船,船队远从淡路岛一直延续到四国。

    每个报告者都说:

    “士兵人数再怎么少,也应该有三万吧!”

    而京都源氏全部的三千名士兵,还不到平家的十分之一。

    义经沉默的听著一个接一个报告。当他在脑中完全描绘出敌方阵营的生动模样后,他命探子退下,接著说:

    “叫多田藏人殿下来。”

    他身边的人都感到意外。

    他传唤的这个人叫多田行纲,是摄津源氏的头目。虽然一样是清和源氏,可是跟义经的家系比起来,他是在七代以前的源满仲时就分出来的旁系源氏,以传说中的大江山赶鬼者源赖光为祖先,代代居住于摄津(大阪府)。只有住在京都附近的武士团,才会对时势的利害关系很敏感,在平家全盛时期,他们依附平家,木曾义仲进入京都后,他们又附属义仲麾下,义仲没落时,他们也早就放弃义仲,转而投靠镰仓军。因此,实在不能对他们太大意,而将重要的军事机密泄漏给他们。

    可是义经却毫不在意,传他到自己房里来,问了许多地理问题。

    多田氏是摄津源氏,所以很了解近畿的地理环境,可是,他还是无法回答义经的所有问题。

    “站在平家立场来想。”义经说。

    他问的是:有没有一条魔术般的捷径,可以让京都源氏的一部份军队消失,当大家正大惑不解时,没几天却又突然出现在一之谷平家军的头上。

    “没有!”

    多田行纲觉得很可笑。怎么可能有一条这么刚好的路呢?

    可是,义经还是执著于这种想法,不断问著行纲,要他想出一条符合这种想法的路,否则就不让这个识途老将回去。行纲终于出声了。

    “远路的话,也不是没有。”他说。

    那是条非常难行的迂回之路。不从京都往西边走,而是往北方前进,进入丹波高原,然后通过一条给猎人行走的叫三草越的险恶道路,来到播州平野,从播州再度进入山路。可是,接下来却没有路可以接达最后的目标一之谷。

    “就是这条路!”义经说。

    这条路虽然又远又难走,可是,若只派少数骑马队,一定可以躲开敌人耳目。

    “不过,”行纲喃喃说著:“途中有些路可能要砍倒树木才能前进,我没办法保证一定行得通。”

    “要砍树,用斧头就好了。”义经说。

    对义经而言,只要能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就好。因此,砍倒树木根本不算甚么。

    (多可笑的男人。)

    行纲想。义经的想法对老人行纲而言,不过是种妄想。行纲和这时代其他武将一样,认为会战的胜败,靠的是战士们对打斗技巧的熟练度和己方人数多寡,他是这种传统会战思想的信徒,无法理解义经脑中所谓的“战术”。

    义经的背后,站著负责记录的弁庆。连这位擅长文字的旧僧兵也认为,义经这种会战观念真是太特别了。

    (这位殿下真是奇特啊……)

    所谓会战,就是和敌人相接,互相杀戮,靠著肉身的活动杀出一条活路。可是,义经完全相反,他一开始就有很敏锐的想法,并将这种想法放进现实的会战中,自由运用。

    ──真奇妙。

    他是从那里学到这种奇特的会战观念呢?

    “殿下,你学过中国的兵法吗?”

    有一次,弁庆不经意问他,然而心里却想著:

    (怎么可能学过呢?)

    虽然《孙子》或《六韬三略》这类兵书有流传到此,可是却没人看得懂。在日本,有学问的人只限于官吏或僧侣,但他们不需要这些书。而且,就算要写成讲义,兵法书上有独特的术语或语法,日本没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很多内容也都没办法看懂。

    “我在平泉看过《六韬》。”

    义经说出令人失望的话。平泉自然将这本书当成珍宝般收藏起来,可是却没人看得懂。

    ──那又是为甚么?

    弁庆想问出义经这些奇特想法的来源,可是,连义经自己也不知道。

    “我怎么会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些非做不可的事情,我就是这样。”

    他用一种仿佛嗜酒之人无法忍受不喝酒般的不屑口气辩解道。

    第二天早上,范赖、梶原景时、土肥实平等重要人物,都聚集在堀川馆召开军事会议。

    “要讨伐平家的话,我方兵力不足。”

    梶原景时提出意见。他主张等镰仓殿下支援,总司令范赖也同意。可是副将义经反对。

    “那你们就自己去等援军吧!”他赌气似的说。

    他接著表示,众人要等援军他不反对,他就算只有一个人,也要去讨伐平家。义经不说明其中缘由,不依理来解释,只讲结论。

    (老是这样!)

    在屋边窄廊等待的弁庆打了个寒颤。军监梶原自然气得脸色发青。

    “等一下!”

    他探出身来,好像要说甚么。可是周围的人却比他快一步喊出声,赞成义经的早期攻击论。于是,他失去了发言的机会。

    攻击大纲已经决定好了。由范赖率领本军冲入一之谷的城户,路线是一般的街道,从京都南下,在山崎走西国街道,来到西宫,沿户屋海边西进。

    而义经率领别队,抄小路迂回绕道,出现在一之谷后方,进行攻击。

    接著,必须决定两军在一之谷相遇一起攻击的日期。

    “二月七日一大早。”他们决定。

    义经必须在那天之前到达一之谷后方。如果不能赶上,源氏可能反过来被平家消灭。

    “人数呢?”

    梶原景时想负责分配。本军跟别队的人数是要六比四?或者七比三?

    “比例无所谓。”

    义经截断梶原要说的话,其实他应该解释自己的意思:重要的不是人数的比例,而是士兵的素质。可是,他没有这样讲。

    “三百名就可以了,两百名也无所谓。”

    他只丢了个结论。

    梶原抹著脸,终于无法压抑内心的不快。

    “随便你!”

    他声音颤抖。

    平家有二、三万大军,二、三百人能干甚么呢?

    “战争可不是小孩的游戏。”

    “没错!”义经点头。

    他非常认真的表示,就因为不是儿戏,所以这两百名士兵,必须善于射箭骑马。

    “九郎御曹司到底要走哪条路?”

    “我不说。”义经当场道。

    “九郎殿下,你也不对军监说吗?”梶原扬起眉。

    “当然,”义经沉默半晌,然后又说:“我也不知道走哪条路,要说也说不出来。”

    “愚蠢!”梶原重重地吐了一口气,然后喊道:“抱歉,我不奉陪了!九郎御曹司,随你怎么做吧!”

    他的发言非常严厉。梶原景时本来是奉赖朝命令担任义经的军监,现在他要放弃这任务了。不只是这样,他还说要跟著范赖。

    义经轻轻的点头。

    “好啊!”

    紧接著,土肥实平膝行前进,他是范赖的军监。

    “那就由在下接替他,由我实平跟随九郎御曹司吧!”

    土肥稳妥的摆平了场面。军监交换完毕。可是,军事会议结束后,有人对土肥实平说:

    “我也想跟著九郎御曹司。”

    此人就是畠山重忠。重忠是以武藏国大里郡荒川沿岸一带为根据地的大族党首领,其富强在关东前五名之内,武勇号称坂东第一,而且为人深思熟虑。

    “武士就数重忠第一。”

    数年前,京都公卿就听过这样的风评。重忠本来在宇治川渡河战中属于义经麾下,进了京都之后,就归属在范赖之下。现在他又想配属在义经之下。

    “为甚么?”土肥实平问。

    重忠回答,他不喜欢梶原平三景时,不想受那个自大男子指挥。而且,大将蒲之冠者(范赖)又那么迟钝,他可不想接受对方愚蠢的命令,进行可笑的战斗,所以才想跟著有才华的九郎御曹司。

    “你也这么想吗?”

    土肥实平很高兴他们对义经的评价一致。他们本来对义经的能力只略知一二。义经骑马射箭的能力等个人武勇,自然比亡父义朝、去世的叔父镇西八郎为朝或亡兄恶源太义平差,可是,他以将领身分站在战场上的样子很不错。打退宇治川的敌人冲入京都时,义经威风凛凛的模样,到现在还如在眼前。

    “好像有点类似神。”重忠说。

    重忠觉得,义经不畏不惧,像一阵风般冲入敌阵的模样,甚至有一股神秘的风韵。

    2

    二月四日,太阳还没升起时,义经与部下蹄声哒哒走上大路,离开京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离去。

    “听说今天范赖要从京都出发,前往福原(神户)。”

    日出之后,后白河法皇起床对身旁的人说。法皇御所对源氏预定的行动,只知道这些而已。

    接著,范赖为了请假,来到御所晋见法皇,他跪在阶梯之下。

    “义经呢?”

    法皇觉得可疑,命旁边的侍臣问道。范赖还是在口中咕噜咕噜的说著,根本听不清楚他在说甚么。

    “义经先出发了吗?”

    问了好几次,法皇终于搞清楚状况。范赖退出之后,法皇的近臣之一说:

    “今天早上天色还暗时,六条附近出现很多马蹄声,听说往西边而去,那是义经他们吗?”

    “往西?真的往西吗?”法皇怀疑。

    平家若是集结在从福原到兵库、须磨的大阪湾海岸线上,由京都过去必须往南才对。

    “不懂!”

    法皇不安起来。这对似乎不太足以信赖的兄弟,真的可以讨伐充满了勇将、智将的平家大军吗?

    ※※※

    义经离开京都,在桂川的朦胧晨光中看到了当天的太阳。众人过了河川,继续往西奔驰。经过了老坂,进入丹波后──也就是京都郊外的田园风光为之一变时,才让马儿喝水,士兵休息。

    这一团军队奇特之处,在于全军都是骑兵,没有步兵,连杂兵都骑马。

    “快点!”

    义经珍惜时间,回到马鞍上便继续奔驰。不久就进入丹波龟山(龟冈),众人毫不懈怠,继续沿著保津峡北上。天地渐渐狭窄,有时甚至没有路,也没看到人烟。从京都出发后,已经跑了九里路,当朝雾渐渐消失时,众人突然来到山间的盆地。

    “这是哪里?”义经抓了个樵夫,在马上询问著。对方回答小山庄(园部)。

    “在京都的哪个方位?”

    “干。”

    也就是京都的西北角。这是北上的最终点,由此转往西方,应可以迂回到达目的地吧。

    “往西有到达播州(兵库县)的路吗?”

    “有。”

    可是,樵夫认为一大群人马不一定过得去。

    “怎么办?”

    摄津源氏多田行纲问,可是义经毫不在意。

    “没有路的话就爬岩石,穿山而去,这是我的方针。”

    他在马上自信地说,然后扬鞭前进。军监土肥实平想起畠山重忠口中义经的神秘魅力,可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吧!

    他们来到篠山盆地。

    当时没有篠山这地名,这一带叫日置庄。虽然是深山,可是到处都有像鸟巢般的人家,升起煮晚餐的炊烟。他们已经离京都约十六里了。

    人马俱疲。

    “怎么样?必须让大家休息,吃点兵粮了。”军监土肥实平说。

    但义经毫不理会,似乎连蚊子停在身上都不加理睬。连实平都生气了,可是,他理解义经的怪癖。

    (这个人就是这样。)

    他也感受到梶原如此讨厌义经的原因。

    “不!不要休息。”

    义经过了许久才突然说道。实平很惊讶,看来这个年轻人的思考速度似乎很慢。

    (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他认为,自己应该改变对义经的看法。

    义经认为此地太宽阔,不易警戒。若再走三里,会有一个山野,可在那里吃兵粮或看情形扎营。

    “那里屏障较佳。”义经说。

    这个年轻人似乎沿路问当地人路况,然后在脑海中画好了地图。

    “可是太阳就快下山了。”实平说。

    义经也不回答他,无言的回到马上。

    “各位,请跟在我后面。”

    他说著就策马前行,并吩咐弁庆,太阳一下山就准备大火把,在前小心引导。

    (这个殿下不需要军监。)

    土肥实平跟在义经后面,不太愉快。准备火把的事应该交给军监来做,梶原在这方面也很不满这位殿下吧?

    小野原到了。

    此地现在是兵库县多纪郡今田町,位于丹波高原西边,往前走就是播磨国,紧接著是三草高原,距离京都约有十九里。

    义经在这里驻扎军队。

    “煮饭,吃兵粮。”

    义经下马命令著,却不提准备扎营。

    “殿下,要找住的地方吗?”土肥实平问。

    身为军监,必须负责征用寺院或民家,可是义经却使劲摇头。

    (怎么回事?)

    实平生气了。

    这样下去马会很疲劳,会战时就无法敏捷行动。

    “等我去看看情况再说。”义经说。

    实平觉得可笑,敌人在一之谷海岸线,而众人在丹波高原西边,竟然还要去查探情况,这是甚么想法?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在路上遇到的当地人说,离此三里远的前方,驻扎有平家军的一部份──只有二千名士兵。

    (怎么可能?)

    土肥实平想。

    不可能会有这么奇特的现象。此处离平家的一之谷有十七、八里远,而且方向根本不一样,平家不可能派出前哨部队。

    “不是这样吧?”

    他对义经这么说。义经则很不可思议地看著实平。

    ──为甚么不是?

    他反过来质问实平。义经似乎很难理解像实平这种老于世故之人,凡事都有成规的想法。既然义经会走这条路,那么,平家之中有跟义经相同想法的人,一点都不奇怪,既然如此,派防卫部队到这条路上,岂不理所当然?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概念来衡量敌人的举动。

    “不是这样吗?”

    “这……”

    实平苦笑著。可是,一听到探查者回来的报告:敌方真的在前方布阵。实平越来越觉得,义经是个很不可思议的年轻人。

    (也许正如重忠感觉得那样。)

    他是个带著神之光采的年轻人,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

    在悬崖边,老松的树干往天上伸展,义经就在老松下烧起营火,聚集各将。

    “现在应该立刻展开攻击行动,或是先在这里扎营,消除疲劳?”他问这些将领。

    对这位总是独断独行的年轻人来讲,这可是很难得的举动。

    ──先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攻击。

    很多人支持这个意见,当然不能再让人马继续疲劳下去。可是义经保持沉默,眺望著星星。

    这时,一位年轻将领田代冠者跳了出来。

    他住在伊豆国田方郡田代,是从京都前去赴任的为纲国司,与当地工藤介茂光之女所生,在工藤家长大。十一岁时来到蛭小岛的赖朝屋邸工作,极受赖朝宠爱,是赖朝举兵的功臣之一,麾下有工藤一族与狩野一族。这位冠者说:

    “应该现在就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