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以维护伦理自命的曹操枉杀孔融,屠杀到孔融七岁的小女、九岁的小儿,谁是真的“大逆不道”者?

    道德的真精神在于“仁”,在于“恕”,在于人格的优美。《世说》载:

    阮光禄(裕)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亲,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由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谢安)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耶?”遂遣之。

    谢安是东晋风流的主脑人物,然而这天真仁爱的赤子之心实是他伟大人格的根基。这使他忠诚谨慎地支持东晋的危局至于数十年。肥水之役,苻坚发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大举入寇,东晋危在旦夕。谢安指挥若定,遣谢玄等以八万兵一举破之。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仅以身免。这是军事史上空前的战绩,诸葛亮在蜀没有过这样的胜利!

    一代枭雄,不怕遗臭万年的桓温也不缺乏这英雄的博大的同情心: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晋人既从性情的真率和胸襟的宽仁建立他的新生命,摆脱礼法的空虚和顽固,他们的道德教育遂以人格的感化为主。我们看谢安这段动人的故事:

    谢虎子尝上屋薰鼠。胡儿(虎子之子)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指胡儿自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虎子),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必相开悟,可谓德教。

    我们现代有这样精神伟大的教育家吗?所以: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公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这正是像谢公称赞褚季野的话:“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他确实在教,并不姑息,但他着重在体贴入微的潜移默化,不欲伤害小儿的羞耻心和自尊心:

    谢玄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这态度多么慈祥,而用意又何其严格!谢玄为东晋立大功,救国家于垂危,足见这教育精神和方法的成绩。

    当时文俗之士所最仇疾的阮籍,行动最为任诞,蔑视礼法也最为彻底。然而正在他身上我们看出这新道德运动的意义和目标。这目标就是要把道德的灵魂重新建筑在热情和率真之上,摆脱陈腐礼法的外形。因为这礼法已经丧失了它的真精神,变成阻碍生机的桎梏,被奸雄利用作政权工具,借以锄杀异己(如曹操杀孔融)。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

    他拿鲜血来灌溉道德的新生命!他是一个壮伟的丈夫。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111]这样的人,无怪他的诗“旨趣遥深,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他的咏怀诗是古诗十九首以后第一流的杰作。他的人格坦荡谆至,虽见嫉于士大夫,却能见谅于酒保: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这样解放的自由的人格是洋溢着生命,神情超迈,举止历落,态度恢廓,胸襟潇洒:

    王司州(修龄)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九歌句)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桓温读高士传,至于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这不是善恶之彼岸的超然的美和超然的道德吗?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晋人用这两句诗写下他的千古风流和不朽的豪情!

    原载重庆《星期评论》周刊第10期,

    1941年1月出版

    [1]此为宗白华作《流云小诗》。

    [2]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诗是某尼悟道诗。

    [3]原载南京《学识》杂志,第1卷第12期,1947年10月出版。

    [4]《乐记·乐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5]《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6]原刊《少年中国》第2卷第7期。1921年1月15日出版。

    [7]居友(Marie Jean Guyau,1854——1888):法国哲学家、诗人。快乐论美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一个哲学家的诗》《当代美学问题》《艺术为社会现象》等。

    [8]原刊于《时事新报·学灯》(渝版)第5期,1938年7月3日,第2版。

    [9]今译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湖畔派代表,文艺批评家。

    [10]即《一报还一报》,又译为《请君入瓮》。

    [11]称为Sir John Folstaff,即约翰·福斯塔法爵士。是莎士比亚所写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中一个肥胖、机智、乐观、爱吹牛的武士。

    [12]今通译为莱布尼茨。

    [13]今译为叔本华。

    [14]原刊1920年3月21日《时事新报·学灯》。

    [15]原刊1920年4月19日《时事新报·学灯》。

    [16]1932年3月为歌德百年忌日所写。

    [17]息默尔(Georg Simmel,1858——1918),今译齐美尔。

    [18]黎卡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今译为李凯尔特。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西南德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9]普罗美修斯(Prometheus),今译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创造人类和造福于人类的受人尊崇的神。

    [20]德这时的生命情绪完全是浸沉于理性精神之下层的永恒活

    [21]莱布里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今译莱布尼兹。德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22]斯蒂芬·盖阿格(Stefan George,1868——1933),通译盖斯凯尔。德国诗人,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23]1775年瑞士湖上作,时方逃出丽莉(Lili)姑娘的情网。(按:姑娘原名Elisevon Schlndman,嫁Tuv Kheim氏)。

    [24]原刊《解放与改造》第2卷第6期。1920年3月15日出版。

    [25]原载《文艺月刊》1943年5月号。又刊《观察》第1卷第6期,1946年10月5日出版。

    [26]原载《文艺报》1961年第5期。

    [27]原刊于《时事潮文艺》创刊号,1943年3月。

    [28]关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见同题拙文,刊载滕固编《中国艺术论丛》,商务版。————原注

    [29]即戴熙(1801——1860),清画家。字醇士,号榆庵,又号莼溪、松屏,自称井东居士、鹿林居士,钱塘(今杭州)人。

    [30]参看本文首段引方士庶语。————原注

    [31]应为《评书药石论》。《书议》为误记。

    [32]明人丰坊的《笔诀》里说:“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骨相连而有势,骨生于指,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停匀而肥瘦适可。然大要先知笔诀,斯众美随之矣。”近人丁文隽对这段话解说得很清楚,他说:“于人,骨所以支形体,筋所以司动转。骨贵劲健而筋贵灵活,故书,点画劲健者谓之有骨,软弱者谓之无骨。点画灵活者谓之有筋,呆板会谓之无筋。欲求点画之劲健。必须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功在指实,故曰骨生于指。欲求点画之灵活,必须纵横无疑,提顿从心,功在悬腕,故曰筋生于腕。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之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故曰筋骨相连而有势,势即赅刚柔动静之情态而言之也。夫书以点画为形,以水墨为质者也。于人,筋骨血肉同属于质,于书,则筋骨所以状其点画,属于形,血肉所以言其水墨,属于质。无质则形不生,无水墨则点画不成。水湿而清,其性犹血。故曰血生于水。墨浓而浊,其性犹肉,故曰肉生于墨,血贵燥湿合度,燥湿合度谓之血润。肉贵肥瘦适中,肥瘦适中谓之肉莹。血肉惟恐其多,多则筋骨不见。筋骨贵惟患其少,少则神气全无。必也四质停匀,始为尽善尽美。然非巧智兼优,心手双善者,不克臻此。”

    [33]《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34]《文史》杂志,1944年2月第3卷,第3、4卷合刊。

    [35]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36]克山罗风(约前430——约前352),今译色诺芬。苏格拉底的学生。

    [37]波里克勒(约前450——前420):希腊雕刻家与建筑家。

    [38]“元子”,即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所说的“元子”,或译“原子”。

    [39]赫发斯陀,希腊火神。因天生瘸腿,面貌丑陋,遭母亲赫拉厌恶,把他扔入海中。女神忒提斯将他救起,交给仙女抚养。他能建造神殿,又能制造各种用品,被认为是工匠之始祖。

    [40]奥古斯丁(354——430),今译奥斯定。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拉丁教父主要代表。

    [41]斐奇路斯(1433——1499),今译为费奇诺。意大利思想家,佛罗伦萨柏拉图学院派最著名代表。

    [42]卜罗洛(1548——1600),今译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泛神论唯物主义主要代表。

    [43]歇福斯卜莱(1671——1713),今译莎夫茨伯利,亦译舍夫茨别利。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

    [44]温克尔曼(1717——1768):德国艺术史家、美学家。主要著作有《古代艺术史》等。

    [45]普罗亭诺斯(205——270),今译普罗提诺。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家,新柏拉图学派奠基人。

    [46]荀爽(128——190):东汉经学家,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著有《周易注》十一卷,已佚。

    [47]京房(前77——前37):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邱(今河南清丰西南)人,著作《京氏易传》,今存三卷,其它皆失传。

    [48]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注有《周易》著作,已佚。

    [49]作者原注:“通乃能成。虚乃能通。不虚则不通。不通,则不成。”

    [50]作者原注:“《文选注》引。”郑康成,即郑玄(127——20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著有《易论》《易赞》,并为《周易》等作注。

    [51]作者评曰:“八卦生于乾坤阴阳之交易。”

    [52]作者于此段上注曰:“鼎卦巽下离上。《彖》曰:‘以木巽火,亨饪也。’革与鼎,治历明时及正位凝命,则空时合体矣。时中有空(天地),空中有时(命)!中和序秩之空间意象为鼎,时间意象为革。”

    [53]作者于此段上注曰:“革卦后即鼎卦。鼎象文化之创造(造型),鼎独言象。制器立法之象。”

    [54]作者原注:“于一切不正之中持其正。”

    [55]作者于上数段上注曰:“由事知器,以事知象!木上有火,象事知器,事为器构成之原理。离为火……正位,巽为木……凝命,既济。”

    [56]作者于此段上注曰:“火离木巽”数理之‘法象’为永恒性的。鼎之法象乃为革故成新的!希腊哲学之出发为空间之形、数;中国为鼎、器。”

    [57]作者于此段上注曰:“人生生命不断求形式以完成其生命、使命,即正位凝命!”又曰:“革卦,程传曰:水火相息,为革之变也。君子观变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而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四时,观四时而顺变革,则与天地合其序矣!王注曰:‘历数时会存乎变也’!”

    [58]作者于此段上注曰:“Prometheus,盗天火以兴人类之文明。”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希腊语意为“先觉者”。

    [59]崔憬:唐代易学家。著有《易探玄》,已佚。

    [60]作者于此数段上注曰:“水乾,火目革在鼎前。革与鼎为中国人生观之二大原理,二大法象。即‘治历明时’与‘正位凝命’是也!一象征时间境,一象征空间境,实为时空合体境。”

    [61]作者于此段上注曰:“革鼎二卦与既济、未济之关系。既济成空间之凝定,未济,求时间之变革!”

    [62]作者于上述数段注曰:“易之象教。”又曰:“剥。复。”

    [63]作者于此段上注曰:“理为太极,中为太极。”

    [64]作者于此段上注曰:“现量与比量。”

    [65]作者于此段上注:“geltungen.Werte.formen.”Geltungen,德文,指效应、效果;Werte,指意义、价值;Formen,指形成、塑造。

    [66]作者于此段上注曰:“静的范型是象,动的范型即道。”

    [67]作者于此段上注曰:“构形以明理,循理以构形。”

    [68]作者于此段上注曰:“既济=Volles Mess der Weltidee量。”

    [69]Masse:德文,指质量、物质、物料。

    [70]Order:德文,指命令、指令。

    [71]作者于此段上注曰:“Unanschauliche lnhalte:无色形味触。

    [72]作者于此段上注曰:“庄子曰:明于本数,系于末度。量Urmass,规矩,本末终始,终始条理,伦理。”

    [73]作者于此段上注曰:“有分量,即有价值。”

    [74]作者于此段上注曰:“明于本数,系于末度。”

    [75]Protagoras(约前481——前411):普罗泰哥拉,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

    [76]《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作者在此段论述上注曰:“人事之形上根据。”

    [77]《论语·子罕》。作者在引段上面注曰:“乐天知命,故不忧,为中国人生中形上境界。”

    [78]《论语·八佾》。作者在此段引语上注曰:“一切内心化,不重外形。”

    [79]《论语·述而》。作者于此段上注曰:“不迷信。”

    [80]《论语·为政》。作者在此段引语上注曰:“正义的人生。”

    [81]《论语·雍也》。作者在“务民之义”旁注曰:“此柏拉图立正义人生与国家。”

    [82]《论语·尧曰》。在上面三段引语旁,作者加注曰:“知我其天。形上界照临形下生活。知命为立身之本。”

    [83]《中庸》第三十章。作者在此段上注曰:“孔子天命流行境界。以四时错行赞孔子!”

    [84]《论语·子罕》。作者在引文上注曰:“颜子所见之孔子境界。”

    [85]作者原注:“庄子之中心问题为‘决定性’(‘有待’与‘自由’,自得,逍遥。),‘同一性’与‘个别性’。”

    [86]作者原注:“郭象云:‘夫事物之近或知其改,然寻其源以至乎极,则无故而自尔也。’自我运动。”

    [87]作者原注:“庄子之二大问题:死生、是非。‘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德充符》)‘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耶?’(《大宗师》)‘是以圣人不由(各是非)而照之以天。’”

    [88]作者原注:“,音济,王闿运引郑注:‘细切为,’有制裁之意。”

    [89]作者原注:“郭注:夫成毁者生于自见,而不见彼也,故无成与毁,犹无是与非也。”

    [90]作者原注:“郭:‘夫达者无滞于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当于自用,自用者莫不条畅,而自得也。”

    [91]作者原注:“王:‘几,尽也,至理尽于自得也。’‘达者因而不作。’”

    [92]作者原注:“此为庄子之基本的人生悲剧情调。”

    [93]作者原注:“《德充符》《大宗师》,为天学。《养生主》《人间世》《应帝王》为庄子之人学。《齐物论》为逻辑名学。

    [94]作者眉批:“《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郭注:‘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配合了客观自然的条件规律,即各自逍遥,即自由。成玄英疏云:‘资待合宜,自致得所。’郭象:‘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极,即标准。”

    [95]作者原注:“王注:‘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所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96]作者原注:“六气,阴阳风雨明晦。或‘天地四时’,辩,去变也。”

    [97]作者原注:“宇宙之个别物,皆有待。合于全体之动则可无待。全体之动是物质的自动,本为无待的。郭注:‘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

    [98]作者原注:“但只在精神界,未能在物质界。”

    [99]作者原注:“《德充符》云:‘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警乎大哉,独成其天。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释心任气,舍人从天。”

    [100]作者原注:“是非。”又曰:“老子:‘知常曰明’。知自然之律,而不依据彼此之是非。”在此段下面又注曰:“‘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以天。’(圣人不由是非之途而照之以天,即以明也。)”

    [101]作者原注:“即‘因’之自然律,而无成见。天均,谓天然均等。”

    [102]作者原注:“万物皆化,是非无定。”

    [103]作者原注:“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之问题发挥。《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物质与运动。‘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日新也。”

    [104]作者原注:“成疏:‘自在,宽宥。’”宥使自在也。(又宥,囿也,在,存也。)

    [105]作者原注:“当时客观历史趋势是集权主义,韩非、李斯得以实现。庄子知道而反对之。他非历史趋势之赞助者而为批评者。”

    [106]作者原注:“农业社会之天地观之反映。‘四时行,万物生。’”

    [107]作者原注:“荀子:‘蔽于天不知人。’”

    [108]作者原注:“庄子只强调他对真理的‘以道观之’的价值,而否定了相对真理之亦有其价值,全体真理中有其部分价值,因庄子缺革命性,均不能掌握到列宁的真理观。”

    [109]晋人的豪迈,不仅超然于世俗礼法之外,有时且超然于善恶之外,有如深山大壑的龙蛇,只是一种壮伟的天矫的生活力的表现。他们有禽兽般的天真与残酷。粗豪的王敦我们可拿这眼光来衡量他。《世说》载,石崇每邀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导)与大将军王敦,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致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美人,颜色如故,尚不肯。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110]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作恶的魄力的人,亦能具有向善的大勇气大毅力。乡原不但不能为善,且不能为恶。《世说》载:戴渊少年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耶?”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11]《晋书》载: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阮籍人物瑰伟,有济世志,大概也懂得兵法,如谢安之流,然胸中积块垒惟借酒消之,不然,司马昭未必是他的敌手。

    籍子浑,有父风,多慕通达,不饰小节。籍曰:“仲容(籍兄子阮咸)已予吾此流,汝不得复尔!”他超脱了世俗,却又超脱了自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